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持司法利剑 护绿水青山
长阳山林、湿地众多,现有各类植物1700多种、野生动物300余种,具有重要的科研、物种保存和观赏价值。特别是县域内清江国家湿地公园,崩尖子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地,蕴藏有不少珍稀濒危动植物,堪称生物多样性宝库。
近年来,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不断探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做法和新思路,持司法利剑,守护长阳绿水青山,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审执四合一”模式 确保生态赔偿执行到位
去年6月,在一起非法狩猎案庭审结束后,被告人屈某主动缴纳了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赔偿金3000元。这是长阳法院升级环资案件“审执四合一”模式后的一个创新举措。
以往,环境资源类案件判决内容经常包含高额罚金和生态修复费,往往难以实际执行到位,只有将涉及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的执行案件纳入专业审理范围,才能打开环资类案件审理新格局。
“四合一”团队在办理该案时,为了避免审执脱节,通过庭前实地走访调查被告人的经济状况、履行能力,做好审执预判。庭审时,法官根据庭审查明事实和举证、质证,并结合庭前初查的被告人家庭及经济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充分考虑并评估被告人的心理及身体状况、企业运营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判决。同时,灵活采用劳务代偿、公开道歉等替代性执行方式,既能最大限度保障执行到位,又能保障生态修复效果,实现双赢。”长阳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田旭辉介绍。
种下法治种子 为生态保护刷新颜值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仅靠审理案件起到震慑作用是不够的,需要凝聚社会共识,让社会公众参与进来形成合力。为让环境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长阳法院不断探寻着新的普法方式。
2023年11月,一起非法捕捞案在都镇湾镇庄溪小学公开审理,巡回法庭进校园,严厉打击对清江水域水产品非法捕捞行为的同时,面对面向学生和周边群众普法。同年,长阳法院还在榔坪等地开展校园普法巡回审判活动2场,为的就是生态普法宣传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们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破坏生态环境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联动执法 树牢流域治理共同体意识
去年1月9日,长阳法院联合农业农村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在大堰乡三洞水村清江水域开展“十年禁捕”专项执法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活动,31万尾白鲢、花鲢、草鱼等鱼苗先后涌入清江水域。
“打击只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近年来,长阳法院厚植恢复性司法理念,树牢流域治理共同体意识,与执法单位共同织密生态环保司法协作网络。
今年长阳法院积极推进“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协同创新,联合长阳林业局、长阳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在破坏环境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林业碳汇实施方案(试行)》,创新探索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切实加大长阳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力度,做到惩治犯罪、修复环境、赔偿损失“一判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