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里来,到大山里去”

---追思长阳法院都镇湾人民法庭庭长田小平

来源: 长阳法院官方微信 时间:2021-01-20 10:11:25

202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2021年的春天,他等不到了。

1月17日12时48分,长阳法院都镇湾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田小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挚爱的审判岗位。

一、 走出大山,扎根审判岗位

1968年4月,田小平出生在长阳县大堰乡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自大山,他刻苦学习,勤于钻研,毕业后走上了三尺讲台。1987年7月起先后在长阳职高、王家棚中学担任教师。1990年,他调入长阳法院,至此与法律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在长阳法院,他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立案庭副庭长、龙舟坪法庭副庭长、审判监督庭庭长、都镇湾人民法庭庭长。

他勤恳扎实、默默奉献,坚持把公平正义的主旨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办好每一起案件,服务每一位当事人,在一线审判岗位上度过了31个春秋。1998年,田小平被县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2-200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龙舟坪镇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县法院评为“办案能手”;2007年以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受到县委组织部嘉奖;2010年荣获宜昌市“十大公正为民好法官”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3年荣立个人二等功。在他所承办的案件中,没有一件受到财物、人情关系的干扰,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近年来,田小平年均受理110件案件,调解率达70%以上,在长阳法院名列前茅。

二、 走进大山,厚植为民情怀

2018年,人民法庭案件数量与日俱增,基层调解工作矛盾重重,田小平年逾五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偏远山区都镇湾法庭担任庭长一职。就这样,他在人民法庭,在基层一线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三年。

  人民法庭审理案件,多是小额借贷、婚姻纠纷、劳务侵权等“小案”。群众的事情无小事,面对这些“小案”,他总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2020年文某某诉宜昌某水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中,原告因施工发生伤残。考虑到原告是家中“顶梁柱”,发生事故后全家陷入困境。他多次前往原告家中了解情况,多次协调被告谈判赔偿事宜。5月受理,8月结案,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承诺如期赔偿医药费、伤残赔偿金等相关费用。酷暑时节,他主持调解,送达文书,最终案结事了人和。此时,癌细胞正在一步一步吞噬着他的身体。

2020年11月初,他忽感身体不适,自行服用药物后便又投入到工作中。但病痛并未减轻,他不得不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治疗。因挂念手头的工作,心系未审结的案件,他不顾医生的建议,仅一周后便坚持出院回到法庭工作。病重期间,他坚持参加审委会,心系案件,讨论案情。11月17日,18日,他连续两天开庭审理两起案件,强忍病痛折磨坚守在审判一线,将最后两个案子审理完后,才去往医院治疗。这一去,竟成永别

三、魂归故里,献身司法事业

 “润物细无声”是大家对田小平的评价,言谈亲切,处事谨慎是他留给众人的印象。“从龙舟坪法庭到都镇湾法庭,田小平同志多年来工作在一线法庭,总是兢兢业业,真正体现了一名人民法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品质和情怀。”长阳法院副院长曾令耘这样评价他。“两月未见,竟成永别。田庭长的离世,是我们都镇湾法庭的损失,也是长阳法院的损失。从此,我失去了一位好老师。”陪伴了田小平三年的青年干警胡侠不愿接受他的离去。

 审判事业之外,田小平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完成好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脱贫攻坚中,他与联系户建立深厚感情,乡村路上有他入户讲政策、送温暖、释法理的身影;疫情防控中,他主动接受下沉任务,社区内外有他为群众采买送达物资的笑容。

“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只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才能够不辜负伟大的时代,才能够不辜负‘人民法官’这一光荣称呼”。他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而他也的确用生命践行了当初的诺言。2020年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下的是收案114件,结案114件,结案率100%。数字的背后,是他留给世间最后的眷念,也是对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微信图片_20210120100345.jpg

田小平在都镇法庭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