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到账,他的心踏实了
“给您们添麻烦,我爸爸的赔偿款终于拿到了。”近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长达四年的工伤赔偿纠纷,当事人邓某的女儿拿到全部赔偿款后,脸上洋溢着笑容,对承办法官表达谢意。
2019年10月,邓某在钟某、叶某夫妻经营的砖厂里做事,一次制砖作业时不幸被搅拌机搅伤左腿,经鉴定达到6级伤残。此前,因用工主体难以确定等因素,邓某花费四年时间,终于在2023年被确认为工伤。
今年6月,邓某向长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钟某、叶某赔偿其工伤保险待遇及损失。
承办法官初次阅卷后,发现双方当事人已经打了多年官司,心中想必积满不少怨气,简单一判了之,只会加深矛盾,让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于是决定用调解促和的方式来化解纠纷。
“之前和他们谈过很多次,每次都说话不算数,这次我不想调了,直接判了赔钱。”原告女儿的态度十分坚决,仿佛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承办法官办案多年,理解在工伤赔偿案件中,劳动者由于身体受到伤害,精神遭受打击,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所以帮助他们拿到赔偿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之前了解过你爸爸的情况,我能感受到很不容易。但是你想想,如果等判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这需要一个过程。”承办法官耐心地解释。
听了法官的话,原告女儿的内心有所打动,“法官,你说的道理我懂,但对方一直出尔反尔。如果调解,他们就赔偿40万,要一次性把钱给到位。”
看到原告方有了调解的意愿,承办法官立即将原告的想法转达给被告,一开始被告并不同意,“40万不可能的,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他们要是想打官司,我们奉陪到底。”
“老钟,你先坐下,别急,我知道你们起早贪黑经营砖厂也不容易,但现在原告已经在赔偿金额方面让步了,要是早点把这个事情解决了,你们也能轻松一些。”
“40万我不会同意的,我也有一家老小,再说总要给我一点时间去筹钱,我只能分期支付。”被告开始松口。
见双方态度都有所缓和,承办法官抓住机会,就调解金额与双方反复沟通,又是一番释法明理、推心置腹,最后被告同意一次性赔偿38万元,原告的女儿也答应给被告一定时间凑钱。
一个月后,被告凑齐全部款项,双方及家属如期来到长阳法院。原本是欢欢喜喜来领钱,突然出现一个小插曲。原来被告将赔偿款全部打入冻结的银行卡中,需先行解封才能取出,而原告女儿担心解封后,被告会将钱转走,便不同意先解封。
眼见双方好不容易达成调解,却因无法付款僵持不下。承办法官迅速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解决方案、协调款项支付事宜,在法官的监督、双方当事人的配合下,被告当场支付38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至此,这起长达四年的工伤赔偿纠纷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