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老人”又有家了

作者: 聂莹、吕小玲来源: 榔坪法庭 时间:2025-06-30 16:18:31

“同样都是子女,大家出力我就出,不能让我一个人管!”

“你出力?爹生病时你在哪儿?”

“法官,我们这事好歹调不拢,你干脆开庭下判。”

作为一起赡养纠纷调解案件的开头,这样的场景,对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榔坪人民法庭法官吕小玲来说并不陌生。

此次调解的是一位独臂老人的晚年安置问题。“独臂老人”老江年过八旬,数月前因病截去右臂,近日又疾病缠身,身体状况很不好,经常需要看病住院。老江夫妇膝下本有四子一女,约定承担老江赡养责任的是长子和次子,但长子前两年不幸去世,老江的赡养问题又落在子女头上,几名子女意见不统一,老江面临着老无所依的困境。

接手案件后,法官没有简单地将此案视为一场普通的法律纠纷,而是考虑到老江夫妇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将案件审理改为上门调解,希望帮助老江夫妇找回久违的家庭温暖。于是,榔坪人民法庭和镇综治中心冒着暴雨,上山调解。

开头见几人要争吵起来,法官连忙把他们分开,背对背进行调解。

榔坪人民法庭上门调解.jpg

“我们今天来调解是希望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对于赡养父母,你们有什么困难和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法官说道。

“我是出嫁的女儿,出嫁的时候父母没有给我置办什么,也没有分家里的田地,所以我尽义务的份额应该少一点。”

“我当初选择出去,把家里的田地流转给老幺,也正是这样他才愿意一个人赡养母亲,我的份额是不是也应该少一点。”三儿子跟着说道。

“对父母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能给到你们的已经是他们能给的最好的,你们不能以得到多少物资来衡量父母的爱。你们几人共同来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必须要用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村治调主任以道德与亲情为出发点,对女儿及三儿子进行疏导。

在四川务工的老幺未到现场,一直保持电话畅通,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与其沟通后,他表示愿意赡养母亲。

“刚刚老幺承诺照料母亲,已经帮忙减轻了很大的压力,那对于父亲的赡养问题,老人现在身体不好,需要细心照料,你们谁愿意接父亲回家。”法官问道。

谈及父亲的赡养问题,几名子女又以性格不和、家庭情况特殊为由表示拒绝,只愿意支付赡养费,都不愿与老人同住。

“我做大嫂的,只能说按照原先的约定,尽力照顾父亲。但是我也六十多岁了,手里没什么钱,只能出力。”大嫂无奈地说。

“虽然大嫂愿意照顾老人,但是我们考虑到她确实年纪大了,况且她是儿媳妇,丈夫不在了,实在不行我们只有考虑老人去养老院的方案。”

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母亲说话了,“我们两老过了一辈子,现在都是半截身子进黄土的人,你们还要把我们分开?老江的身体不好,我不放心把他放在养老院。”

母亲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法官再次与老幺联系,将母亲的原话转达给他,希望能有一丝转机。“父亲现在身体状况很差,生活不能自理,住养老院得不到好的照顾,母亲也担心。照料两个老人,肯定会让你付出更多,但是好在哥哥姐姐们都愿意帮忙,也是在体谅你的难处,你如果愿意将父母接到一块,不仅两个老人打心底里欢喜,也是对兄弟姐妹的体谅,哥哥姐姐怎么会不记得你的好?”

“家里兄弟姐妹多,老人有时候可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因为一点矛盾就把血肉亲情割舍了。赡养老人是法定的义务,你们要自觉照顾老人,不仅是为老人尽孝心,也是给下一代做榜样。”法官着眼法理与情理,对其余子女进行劝解。

就这样,子女们达成一致意见,由老幺承担老江夫妇的日常生活照料及生养死葬,其余子女按比例承担赡养费、医疗费用。